过去的十年,是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据深圳银保监局消息,十年来,深圳银保监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银行保险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产品、服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行业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行业综合实力跃居“三甲”
十年来,深圳银行保险法人机构、省级分支机构从38家、133家增长至67家、157家,机构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深圳银保监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从4.58万亿元增长至12.01万亿元,存、贷款规模从2.92万亿元、2.18万亿元增长至8.56万亿元、8.34万亿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分别是2012年末的2.62倍、2.93倍和3.83倍。
在深保险法人总资产从1.58万亿元增长至6.33万亿元,占全国保险机构总资产的23.78%,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深圳银保监局监管的保险机构2021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426.51亿元,十年年均增速15.13%。保险深度从3.10%上升至4.65%,保险密度从3804元/人上升至8124元/人。保险业赔付支出466.05亿元,年均增速17.68%。
与此同时,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坚持治乱象、促合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效。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低位,持续优于全国水平。中小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3%以上,拨备覆盖率始终高于150%的监管要求;属地监管的保险法人机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7%,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76%,风险抵御能力和应对资源充足。
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十年来,深圳制造业贷款余额从0.39万亿元增长至1.06万亿元,年均增速10.14%。
2022年6月末,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6445.32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880.45亿元,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型城市首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各银行保险机构实施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为小微企业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投放信贷2.74万亿元,累计为23.7万户困难企业和个人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为防疫抗疫一线人员、4.06万家餐饮企业提供保险风险保障7697.22亿元。
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92%的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信贷支持,高新技术研究、首台/套设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企业获得科技保险保障3.55万亿元。
十年来,深圳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优化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助力深圳企业“扬帆出海”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中资银行外贸贷款余额8967.64亿元,有统计以来年均增速27.1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07个百分点。“大统保”政策累计为2.4万余家中小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600亿美元,支持力度领先全国重点外贸省市。
十年来,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围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对标国际主流标准,实现多个全国“首单”突破。配合市政府实施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条例》,制定全国首份《新能源车险承保理赔工作指引》。在全国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和慈善信托,发布首个对外披露投融资活动碳足迹试算方法及结果,开展首个可计价个人碳账户体系设计。截至2022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857.90亿元,有统计以来年均增长29.1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87个百分点。
惠民金融深入“寻常百姓家”
在民生保障方面,2015年,深圳保险机构率先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开创国内普惠型保险业务的先河。2020年,再次领先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2021年,又创新推出国内首款聚焦28种高发重疾的城市定制型保险产品。普惠型保险业务将商业性和普惠性创造性结合,获得深圳市民高度认同。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普惠型保险业务参保人数超过950万人,居全国首位,累计赔付金额16.28亿元,有力发挥了保险业“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深圳在全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落地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质效指导意见,1517家银行保险机构营业网点完成无障碍改造,设立老年人专属服务窗口1092个,“智志助老e站”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养老颐年卡覆盖93%户籍老年人群。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投资者累计认购金额占全国四成以上。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深圳创新维权机制,推动社会共治。成立全国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全国首家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机构。联合市中级法院、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建立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打造深圳金融教育宣传品牌“金融明白人”,寓教于乐,让消费者“看得懂、记得住”,守护好“钱袋子”。
答好先行示范区的时代答卷,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十年来,深圳不断交出先行示范的新答卷。
围绕“双区”建设、“双改”示范,深圳银保监局协同省市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和方案,推出深圳金融业服务新发展格局29条指导意见,统筹谋划率先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纵深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为金融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布局、落子。
十年来,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坚强支撑,落地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首家CEPA框架下消费金融公司、首家外资“双牌照”银行、首批互助保险公司以及华南首家台资银行子行等一批特色机构。在全国率先实行巨灾保险制度,构建政府救助、巨灾基金和个人巨灾保险“三位一体”的巨灾保险体系。出台了全国首份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实施意见,推进“一体五维”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建设。发布了全国首个保险业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保险营销宣传行为基本规范,制定了全国首个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登记注册事项工作指引,为规范相关业务打造可供借鉴复制的“深圳样本”。
十年来,深圳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从粤港澳互设机构到大湾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持续提速。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外资金融机构已达70家,数量位于全国第三,已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
深圳银行业保险业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跨境互联互通。十年来,大湾区跨境开户、支付、投融资等金融服务日益便利,跨境理财通、跨境保险资金汇兑便利化等创新试点加快落地。24家银行获得“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共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2560个,相关业务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23家人身险公司推出64款创新型跨境医疗险和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投保”。
改革不停顿,奋斗不止步。新时代新征程,深圳银保监局携手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将奋力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