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把“洗钱”当兼职,结果把自己送进监狱!原来,缅北电信诈骗集团骗到的钱,并不是直接就能花,而是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来“洗白”。如果不小心,普通人也可能会陷入“洗钱”风波!
多数人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洗钱都是大型犯罪团伙的勾当,离普通群众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洗钱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为,往往就暗自潜伏在普通百姓身边,普通人也有可能一不小心背上犯法的重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碍于情面,为亲戚、朋友开设账户、帮助走账或协助取现的行为,很可能使自己陷入洗钱罪的刑事风险。
缅北电信诈骗洗钱套路曝光!普通人不知不觉间就可能成为帮凶
本期整理了 四个潜伏在普通人身边的洗钱犯罪案例,帮大家清晰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让大家有针对性地加强个人防范,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
案例一:身份证借他人使用,卷入洗钱案件
老李是一名下岗职工,有一天警方突然找上门来,说接到举报发现在小区的一处空房内存有 900 多万巨款,经调查房主是老李。但是老李坚决否认自己买过房,经过回忆老李才想起来,数月前曾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了妹妹。原来老李的妹妹正是某局长的妻子,为了隐瞒其丈夫受贿所得,她借亲属的身份证件购买了多处房产进行洗钱。
案例二:提供个人银行卡协助洗钱
韩某在其姐夫倪某的公司工作,明知姐夫倪某公司以外汇理财业务为名进行非法集资,仍然向姐夫倪某提供多张本人银行卡,让倪某及其公司以集资诈骗和骗取贷款的方式骗取资金并转入韩某银行卡账户,随后韩某在多个银行将非法资金取现后转交给倪某。最终韩某被认定犯洗钱罪。
案例三:蝇头小利是诱饵,莫名身在洗钱中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闲置的银行卡能变成聚宝盆”,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说,你会怎么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专业的“跑分”平台,打着兼职的幌子,吸引一些想要做兼职的人,就是通过银行卡和社交APP支付账号等支付手段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分子转移非法所得,并以此赚取佣金。也就是把银行卡或者社交APP账号的收付款出租给犯罪分子,用于接收和转移赃款,将合法收入和赃款混淆,从而使人难以分辨,帮人洗白赃款。“跑分”洗钱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案例四:利用古玩、收藏品洗钱
古玩字画、古玩珠宝或具有价值的收藏品、高价中古精品等洗钱,运用低买高卖的假生意,将钱以合法的生意方法转到指定账号,这种方法也常用于收受贿赂。具体流程先购买具有价值的古玩珠宝或收藏品,再谎称是自家收藏品在市场上放售。一般会购买没有记号的物品,如文物、邮票或历史悠久的名厂乐器,或私下购买多部名车、中古私家飞机、珠宝名 牌等高价值物。
缅北电信诈骗洗钱套路曝光!普通人不知不觉间就可能成为帮凶
不过这种洗钱方式,对诈骗集团而言风险高效率低,已经逐步被淘汰。目前,他们采用的多是如下几种大规模的洗钱方式:
一是利用“地下钱庄”转移收益。所谓地下钱庄,自然就是见不得光的机构,它们游离于国家的监管系统之外,但又可以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渠道,从事与贷款、汇兑相关的金融业务。诈骗集团就是利用这一点,开展大规模的“洗钱”活动。
二是利用新兴起的“跑分平台”来处理赃款。这类平台就如外卖软件一般,各种来路不明的钱财,就是平台上售卖的产品,负责洗白的主要是“码农”。有人在平台上下单后,平台上注册的会员就会接受任务,洗白之后进行抽成。
码农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平台对接各种电子支付渠道,甚至包括一些直播平台的打赏等,当受害者的资金进入指定账户后,他们就将钱通过各种渠道消费掉,然后再根据分成比例取回相应钱财。
三是炒的火热的各种虚拟币。这些虚拟货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加密性,而且游离于各国央行监管之外,目前为止还是监管的真空区,于是诈骗集团的钱蜂拥而至,利用虚拟币做中间媒介,把“黑钱”转换成“白钱”。
缅北电信诈骗洗钱套路曝光!普通人不知不觉间就可能成为帮凶
由上述案例可见,在实际生活中,“洗钱”犯罪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作为普通人,大家随时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要轻易被网络上不着边际的高额利润所诱惑,更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身份信息、手机信息、银行卡、二维码、各种金融账户,不要用自己的账户为别人提现等,以免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或替罪羊。